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汉语培训技巧中的那些语言禁忌

时间:2021-01-25 12:31:26 培训充电 我要投稿

汉语培训技巧中的那些语言禁忌

  哪行哪业,都需要汉语,语言是国与国,人与人交流的工具,通过语言可以最直观的了解到对方,本文为大家介绍汉语培训技巧中的那些语言禁忌,避免语言上的失误。

汉语培训技巧中的那些语言禁忌

  一、话题禁忌

  西方人注重个体、个性和个人隐私,谈隐私是西方人最大的禁忌。话题忌讳较多,比如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工作、住所、经历、宗教信仰、选举等私事都是不允许别人打探的,否则就会被视为在侵犯他们的私人空间。空间距离上也很在意。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人直言不讳的事,比如,在中国谈谈月收入是常有的事。所以西方人到了中国,对中国人问他“去哪儿啊”、“昨天都干了些什么啊”等问题感到很奇怪。

  由此可见,禁忌有非常明显的文化、民族及地域特征,它甚至还受到个人的心理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汉语培训中,对外汉语教师要多了解这些现象,避免教学中及与留学生交流的时候的一些不必要的`尴尬。

  二、政治、历史等相关问题

  政治是非常敏感的话题。现在多数留学生来自欧美、日本、韩国,他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与我们有很大差异,而且彼此的国家之间总难免会有摩擦,加之同有些国家还存在着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尽量回避这些话题,不要谈政治问题,历史等相关问题,免得激起留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汉语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三、忌说“死”

  “死”是全人类共同的归宿,对于死者和生者来说,死亡都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是残酷的,是人们恐惧和忌讳的话题,所有国家的人都忌说“死”,因此在交际中不要轻易出现死这一字眼,必须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往往采用较模糊的概念来表达,用委婉语使死亡的色彩更淡一点。如:汉语中用逝世、仙游、走了、驾鹤西归等词,但要注意这类词语外国人是否能够理解。再如,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这也是西方人弄不明白的“红白喜事”的由来。

  四、忌谈宗教信仰和神灵

  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很多人有宗教信仰。这也是人们普遍不谈的话题。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这类话题在语言上要掌握好分寸。

  五、“老”在中西方的差异

  不同文化的国家,人们对老的表达也不同。在中国,老人是受人尊敬,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国人的美德,老是阅历深,成熟之意,所以中国的老年人并不会因为别人直接称呼他们“老人家”而生气,反而认为在他们的姓氏后面加个“老”字是对他们的恭敬,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而在西方国家,不像中国文化有“敬老”的习俗。在竞争激烈的西方社会,他们意识中的老就是不中用的意思,失去了跟别人竞争的能力,被社会所淘汰。为此,西方人忌讳言年老。那是对人家的一种冒犯或者轻视,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表现。在我们汉语培训的课堂上,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歧义的产生。

【汉语培训技巧中的那些语言禁忌】相关文章:

教师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04-29

外贸英语中的英汉语言差异论文04-02

面试的语言禁忌之抢话06-14

2017汉语言文化大赛培训题目及答案05-29

公考面试中语言流畅的小技巧03-23

2017小学生汉语言文化大赛培训试题05-29

与上司沟通的那些技巧03-23

2017年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竞赛培训试题05-29

播音主持培训之职场的语言表达技巧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