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医毕业论文

时间:2021-01-29 14:32:0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发展的历史,各个历史阶段中的中医药在参与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相关政策也是有着历史的呈现,显示出阶段性。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

  篇一:探索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1、中药在美国的发展尚需火候

  根据美国膳食补充健康和教育法案,中医药被限定在膳食补充剂的范畴。根据这项法案,生产商不能声明某种膳食补充剂能够治疗某种疾病,只是说通过科学研究,对身体的某些结构或器官有改善和保健作用。这种定性从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医药作为药品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而相关专家认为中医药作为膳食补充剂更易进入美国市场。总之,中医要想以药品的身份进驻美国看来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2、针灸在美国的发展持续升温

  针灸作为最早被美国人承认并接受的中医疗法,它的独特魅力和神奇的功效一直在美国得到关注,并持续升温。21针灸在美国的发展背景针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为广泛应用的医疗方法。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1971年,当纽约时报记者JamesReston写了有关中国针刺麻醉的报导后,针灸在美国变得广为人知。除了开始主要用于治疗疼痛症状,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手术后疼痛等,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癌症、血液病、哮喘等等。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治疗和研究,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数十种。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现有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全美现有30多所中医针灸学院,其中加州就有十几所,这些学院都是民间社团或私人举办。学院在校生最多达500多人,最少仅几十人,学生来源主要是华裔,也有相当数量是非华裔。22针灸在美国的立法情况针灸的立法在美国历经了探索期、立法规范前期,完善立法期3个阶段。

  1)探索期:该期是以富兰克林贝奇(FranklinBache)1826年发表的第一篇针灸临床报道环球中医药为标志的。该文的作者亦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的曾外孙。他在当时著名的《北美医学和外科杂志》(《NorthAmericanMedicalandSurgicalJournal》)上首次报道了针灸对腰背痛和其他关节痛的疗效观察。

  2)立法规范前期:上个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时,随行记者詹姆斯雷斯顿(JamesReston,普利兹奖获得者)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新闻,阐述了他在中国体验针灸治疗的亲身经历,医生用针灸缓解了他的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和其他症状。从此,掀起了一股美国的针灸热。

  3)完善立法期: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针灸的相关组织相继成立,包括中医公会(AAAOM)。另外具有代表的组织有:成立于1982年的针灸与东方医学大学理事会(CCAOM)和针灸与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ACAOM)。这些组织保障了针灸在美国的立法、教育及针灸师的权利。目前,无论是从针灸医师的人数,开设针灸科的医院、诊所,还是就诊的人数来看,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持续加快。

  3、中医药在美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回顾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展望美好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近几年来的文献报道来看,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以教育为先导,开拓中医之路。当今美国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及其主要的4种教育形式,分别为中医学院教育、医学院内的中医教育、西医师的中医继续教育课程、NIH中医博士后教育。美国现有60余所中医药、针灸学校和学院,可以颁发中医证书。这就为中医培养人才,拓展中医之路打下了基础。但随之也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教育制度不够完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材质量问题等等。

  第二,以研发为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中药的疗效毋庸置疑,但如何打入美国市场仍需狠下功夫。美国国家中心业已资助了几十项中医中药的研究课题,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日本、韩国等都在中药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联合跨国企业、公司拓展中草药市场。作为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我们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把握住机会,将纯天然绿色的中药材带入美国市场,甚至是世界市场。

  第三,以沟通为桥梁,搭建合作平台。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理事长李永明博士说,中医学包含了许多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因此中医西进很容易引起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比如,语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许多中医使用的语言,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多数中国人都觉得高深莫测。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甚至主动了解中医中药,预示着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我们可采取很多合作方式:构建国际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企业的文化品牌建设,开展中医药教育,传播中医药文化。

  第四,以疗效为目标,建设人才队伍。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要想立足于世界市场,必须有高的品质,才能取得好的疗效。针灸的疗效是最为美国人所接受的,然而中药的疗效就不容乐观。由于缺少严格的对照、没有真正的随机分组等问题,不能证明其确实有效。涉外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海外中医药事业的关键,现在突出的问题是高水平的中医英文不行;英文好的往往对中医又不精通,有的甚至不会看病,以致涉外中医药教学人才奇缺,这一问题也不容忽视。

  篇二:系统生物学中医药学论文

  1、系统生物学与中国传统医学

  中国医学所具有的整体观念体现出了科学系统的思想,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在其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仍然是依据传统的理念和诊治经验,按照阴阳五行、益气,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来进行诊断和治疗,不是持续的自上而下,因此其病情、病理分析明显物质基础不足,基本是在暗箱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接诊者的诊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体现出事物内在的本质,无法准确地阐释内部系统的成分以及动力学的整个过程。相比于系统生物学“系统集成”的理念,传统中国医药的“全部”观点,在理念的核心上相似度较高,但系统生物学研究目前处于“减少”的理论阶段,从学习单细胞这样的最为简单的系统开始,继而通过简单的一个系统进行网络的研究,从而“自下而上”地进行完整复杂的人类生活系统的构建,同时既要了解这一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又要掌握各个组件之间的互动、整个系统内部的运作规则。所以,系统生物学方法能够对于传统医学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真正地促进系统医学的持续发展,激发中国传统医学的生机与活力。

  2、系统生物学对于中医学发展的启示

  中国传统医药属于复合系统,其治疗机理、目标关联着多个细胞与基因,调节平衡人体,促进体内整体环境的稳定。中医药的材料及其有效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不同类或者组件的化学成分交互作用。传统的中国医药配方,重新组合具有活性成分的单一药物,或者生成有效物质,或者联合治疗,使得治疗效果得以增强,但是也可能增强或降低疗效与毒性,也可能使副作用减少或增加,构成新的层次更高的系统,并在人体内发挥系统强大的功能,以及系统内的活性成分与目标系统之间相互的作用。传统中国医学的系统决定着通过支队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通过治疗的单一效果,对传统中药或者复方研究疗效进行评估,无法得到其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因此,传统中国医学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不单纯需要单一的药物与化合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标系统的反应规律之间的化学成分,以及人类的相关影响和协同的方法。在西方,研究中药的方法常常是拆迁测试,即通过解剖麻雀来发现活性成分的明显作用,但是却无法反映中药方剂在配伍方面的规则。因此,中国传统医学要想得到持续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全面”上,也不能单纯停留在提取活性成分的水平、纯化分离等层面,而是应该立足于中医理论,与研究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相结合,对于中国医药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建立起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传统中药复方充分体现了中医特有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的整体理论,以君臣配伍理论为基础,通过药物的精选,全面调节平衡身体机能,发挥祛邪、标本兼治的功效。中国医药复方是传统中国医学的精华,传统中药的复合成分同人体之间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整体评估兼容性的特性,必须要全面准确把握复合效应的整体性,传统中国医学与人体这两个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一个更为先进系统的形成。传统中国医学理论只有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并发挥二者的相互作用,才能全面阐述中医的理论、作用机理以及治疗的物质基础。传统中药复方具有对于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协调的作用,针对器官、治疗目标、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不同,进行综合调控,发挥中药复方的综合作用。因此,研究传统中药复方应该从整体上进行,从而构建中国复合药品质量评价体系,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笔者基于化学基团理论,阐述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因为这样能够阐明兼容性的规则,有利于相应的中医辨证研究的开展。

  3、结语

  在21世纪,系统生物学属于最新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发展势头十分抢劲,与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中医的整体治疗思维与系统生物学是相互连通的,在研究传统中国医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与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有机结合,那么就一定能够站在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发展的最前沿,成为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从而有力地促进传统中国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篇三:国内中医药宏观营销环境探析

  企业与营销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对于中医药企业的发展而言,分析营销环境的动态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收集二手数据,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宏观营销环境的变化,希望能够给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上带来一些启示。

  一、人口环境

  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5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目较大,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测,我国总人口在未来30年还将增加2亿。此外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逐渐放开,新生儿的数量仍有较大的上升可能性。这将为中医药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对药品新增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加剧,老龄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老龄人口对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大,这就中医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自然环境

  首先明确自然环境的特定指向,自然环境是指作为生产投入或受营销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资源极其丰富且蕴藏量大。根据全国中医药普查情况来看,我国目前有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我国中药的栽培受到环境影响极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原地区多种植补脾益气的药物,东北、华北则是补五脏气的药物,华东地区适宜种疏肝理气的药物,华南地区适宜种滋阴除热的药物,西南和西北则适合补血调阴和滋补肺气的药物生长。

  三、经济环境

  1.国家财政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自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4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

  2.居民收入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实际增长9.2%。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方式直接影响了其医药卫生的消费能力,且城乡居民医疗消费支出都存在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长的普遍规律,同时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对其医疗消费影响更为敏感。

  四、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是企业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符合人们需要的物品的基本手段,是第一生产力。作为营销环境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医药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还同时与其他环境因素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特别是与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关系更紧密。尤其是新技术革命,既给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不断造就机会,又带来新的威胁。如果企业不及时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医药企业必须注意了解新技术,学习和掌握对医药行业直接产生影响的新技术,用好新技术这种“加速的推动力”,生产出更多疗效更好的药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传统炮制方面。

  中药材通过炮制加工,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目前中药炮制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炮制技术标准不统一,同时传统的“一方一法”的用药模式已不复存在,许多特殊而又可产生特效的传统炮制技术已经失传。此外现存为数不多的身怀绝技的炮制老药工对于自己经过长期工作总结出来的炮制方法秘而不宣,且存在继承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传统的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局面。

  2.现代研究技术方面。

  利用现代技术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开发,如纳米技术、DNA条形码序列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从中药中寻找真正药用成分,大力推进中成药发展。将原有的中药做成片剂、散剂、丸剂等中成药方便病人使用,减去了煎药、熬药的复杂步骤。药品资源从野生、栽培发展到组织培养,使得药品生产资源更加丰富,质量更加稳定。

  五、政治法律环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医药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务院将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未来5年内,全国范围内还将积极探索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此外政府还提供用地、投融资、财政税多个方面给予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支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规划,中医药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综合以上规划可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中医药未来的市场必然广阔。

  六、社会文化

  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观,阴阳五行相互转换的整体的哲学蕴涵、三教合一的人文理念以及医德为先的道德观。当前的中医药传播途径主要为中医药类电视节目以及互联网。中医药药类电视节目主要分为就病论病类和中医养生类。互联网传播则多为中医药类的课堂、中医药文化以及解读中医药类著作的形式。但是当前中医药类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传播主要存在从事人员专业性不足、内容通俗性不够等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同时在电视方面存在播出平台少,覆盖范围小、节目播出时段不理想以及一些中医药类产品虚假宣传的问题,并且中医药类节目过于单一,乏味缺乏创新等问题。

  七、总结分析

  由于中医药的高安全性、低不良反应且通过不同地区居民、城乡居民、医护人员、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绝大部分群众认为中医药不是伪科学,愿意接受中医药的传统治疗使得中医药的营销环境在国内具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未来中医药市场是广阔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中医药对于养生保健具有西药无法比拟的良好作用,受到广大的老年人口所青睐,这也反映出了未来中医药市场的前景广阔。但是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不够,同时中医药类机构偏少、中药材品质下降、中医药治疗繁琐缓慢以及中医药的虚假宣传等原因导致首选接受中医药治疗率比较低,群众对中医药信任度比较低。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范文格式参考03-02

毕业论文范文格式及要求04-18

中医专业毕业生个人鉴定报告01-24

中医专业毕业生个人鉴定模板01-18

中医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详解02-08

中医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06-15

中医学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参考02-06

2017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格式05-06

中医学专业毕业求职信范文05-24

中医学毕业生个人求职信范文05-15